物質史系列 Stoffgeschichten
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存在著一些看似平凡,但卻對人類社會意義重大的物質,例如:灰塵、木頭、二氧化碳,或是革命性的輕金屬 — 鋁。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元素,對我們的社會、經濟,和環境發展來說,都是相當重要,因為它們決定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互動。然而,人們卻往往低估了它們存在的重要性。
物質史這一系列書籍,便是要透過對這些物質的歷史陳述,來讓讀者認識這些我們看似已知,卻是未知的物質之全貌。這些物質的演進過程其實相當豐富生動,它們在歷史中往往是難以駕馭的頑抗份子。在它們的故事裡,我們可以看到全球化世界的矛盾、豐富的自然地理景觀,及人文社會背景。
本系列書籍是由德國專門出版環境生態書籍的oekom出版社,和奧格斯堡大學的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共同策劃,由各界學有專精的作者著述而成。目前共出版了六集,分別是:
1. 灰塵,
2. 咖啡,
3. 木頭,
4. 鋁,
5. 二氧化碳,
6. 垃圾。
《咖啡》一部關乎世界經濟的物質歷史
Kaffee: Die Biografie eines weltwirtschaftlichen Stoffes By Heinrich Eduard Jacob, Oekom,2006年,360頁,ISBN: 978-3-86581-023-6。
版權狀況:繁簡中文版權未售。
媒體推薦
「作者以五章篇幅,從咖啡的起源講論及至巴西的咖啡危機。其寫作風格不同於中性客觀的百科全書,書中訊息饒富趣味,插圖精彩,且具有文學性。」 — Coffee Shop, 8/2006
「這本充滿智慧,且某些部分可以說是優美的書,值得一讀。」— 赫曼・赫塞,於1934年此書初版時。
內容簡介:
咖啡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一種
料。有很長一段時間,咖啡豆在原料市場上,甚至是除了原油以外,第二重要的原料。它可以說是早期醞釀全球化的胚胎,並且只有相當少數的物質,具有像咖啡一般的文化魅力。就像上古時代的酒,咖啡對現代人的思想和感受也具有決定性意義。如果沒有那些顛覆政治文化傳統的咖啡廳存在,世界上也不會有啟蒙時代,和法國大革命的發生。咖啡是一樣攸關政治的事物:戰爭因它而起,奴隸和壓迫也隨之而來。即使到了今天,仍有2500萬的小農民家庭,他們的命運與原料價格的降低息息相關。
本書是活耀於二次大戰前後的猶太裔德語作家—海因利希・埃杜瓦・雅各(Heinrich Eduard Jacob),於1934年所出版的作品。此書初出版時,赫曼・赫塞亦曾讚揚此書「充滿智慧,且某些部分可以說是優美,值得一讀。」如今這部作品終於再版,新版加上一篇關於咖啡最新發展動態的論文。這是一本具有高度閱讀價值的歷史,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物質像咖啡一樣,如此深地形塑了現代社會的樣貌。
作者簡介:
海因利希・埃杜瓦・雅各(Heinrich Eduard Jacob, 1889–1967) 可以說是近代專業類書籍的創始者。他是記者,也是小說家,此外還撰寫文化歷史傳記,及咖啡和麵包的歷史。由於身為猶太裔,其作品在納粹統治期間遭到禁止。他熬過了集中營,後來移民到美國,最後回到歐洲,於1967年死於薩爾茲堡。
《木頭》– 自然物質如何寫下歷史
Holz : Wie ein Naturstoff Geschichte schreibt By Joachim Radkau
Oekom,341頁,2007年,ISBN 9783865810496。
版權狀況:繁簡中文未售
媒體推薦:
「Radkau一點都不沉溺於僵硬的專門術語。讀者最終得到的是一種迷人的文化歷史綜覽。」
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
內容簡介:
從古至今,木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樣材料,不論是作為建材或燃煤皆是如此。本書敘述木材變化多端的文化歷史,以及木材做為一種天然原料,與其受惠者—人類之間的相互關係。以石器時代的獵人為敘述的起點,直至21世紀的全球化社會,讀者可發現木材在其中經歷了一場意想不到,多樣化的文藝復興。
作者簡介:
猶阿辛・拉德考(Joachim Radkau)生於1943年,取得教職的論文以德國原子經濟的抬頭與危機為題,於1981年受聘成為畢勒斐大學近代史教授。2000年出版一本環境世界史(自然與權力)之後,成為廣為人知的作者。2005年所出版的馬克思韋伯傳,亦廣受矚目。
《鋁》—現代金屬
Aluminium. Metall der Moderne By Luitgard Marschall
Oekom,304頁,2008年,ISBN: 978-3-86581-090-8。
版權狀況:繁簡中文未售
媒體推薦
「露意特佳・馬歇爾(Luitgard Marschall)在這本值得一讀的書中……敘述客觀而不帶歇斯底里的杞人憂天,也沒有過度責難。她讓事實說話。閱讀本書後,可以確定的是:銀色金屬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切身的關係。」— 南德日報 (Süddeutsche Zeitung)
內容簡介:
從牛仔褲上的鈕扣、優格罐的封口到飛機,鋁製品存在於我們每天的生活當中。這個輕金屬的使用,對現代人來說早已是理所當然,稀鬆平常,但它曾一度是比黃金還要稀有的珍貴素材。直到19世紀末期,開始大量生產之後,鋁才逐漸普遍化。雖然鋁製品為我們的日常生活,以及科技、工業發展,帶來便利性和效率,但是由於生產過程需耗費大量能源,因此也為社會和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。本書敘述身為現代金屬的鋁,如何成功崛起,以及它崛起後的負面效應。
作者簡介:
露意特佳・馬歇爾(Luitgard Marschall)大學時主修藥學,博士時專攻科技史,主要研究範圍為生物科技史。身為科學記者的她,撰寫許多和科技、環境以及社會間交互作用的相關文章。